感恩 立志 成長——我校舉行18歲成人儀式(青春記憶,海量圖片)
來源: 錄入者: 發(fā)表于: 點擊:
十八歲,是承諾,是責任,是告別幼稚的宣告,是邁向未來的誓言。十八歲的足跡,延伸向無限美好的追求,十八歲的翅膀,有更廣闊的天空翱翔。6月12日下午四點整,我校高二年級的全體同學在藝術館參加了常州市第一中學“感恩·立志·成長暨常州市中學生十八歲成人儀式示范觀摩活動”。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有市文明辦主任丁一、市教育黨工委書記陳海軍、市團委副書記潘儒、市第一中學校長完利梅、市第一中學黨委書記顧錫宏。各兄弟學校團委代表、家長代表也參加了本次活動。
在莊嚴的國歌聲中,成人儀式拉開帷幕。大屏幕上展示了同學們的照片,從懵懂無知到青春飛揚,一步一步走過昨天的孩子氣,終于站在了十八歲的門檻上。驀然回首,似乎那個懵懂青澀的少年還站在身后的不遠處,轉身就要踏上成熟旅程。伴隨著優(yōu)美的旋律,同學們回憶著自己的過去,更憧憬著自己的未來。
十八歲,我們學會了理解父母。
在成長的路上,總是渴望自由、充滿個性,但卻又總是彷徨、矛盾。十八歲的少年,與父母之間似乎漸漸有了距離,而微電影《我們陪你一起走》讓在場的不少同學們默默地流了淚。最樸實的話語中,蘊藉著父母對自己最深沉的愛,漫長的人生路,總有父母陪伴著慢慢地走。哪怕平時有過爭執(zhí)和矛盾,但是那份融化在血液中的親情,永遠都不會變質(zhì)。
十八歲,我們學會了感恩世界。
十八年的成長歷程中,所有歡笑、淚水、喜怒哀樂,都有父母的愛的陪伴,師長的諄諄教導,小伙伴的并肩同行。來自高二年級13個班的同學代表走上舞臺,向在自己生命中出現(xiàn)的那些人,大聲地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。是曾經(jīng)被自己的任性傷過心卻依舊早起做飯的媽媽、是朝夕相伴的班主任老師、是一起排練戲劇的小伙伴、是在同一屋檐下的舍友、是帶病上課的老師……這些為自己的成長付出過的人,值得我們最由衷的感謝。發(fā)自肺腑的話語,言淺情深。
十八歲,我們學會承擔責任。
古代中國孺子成年,男行冠禮,女行笈禮。今天,13位同學代表的爸爸媽媽也走上舞臺,為他們佩戴成人帽,宣告同學們已經(jīng)完成了角色的轉變,已經(jīng)長大成人。成人,意味著將要真正步入社會,成為一名青年公民,將要承擔法律賦予的責任。丁一主任、陳海軍書記、完利梅校長和班主任老師向各班代表贈送《憲法》。手持《憲法》,同學們更加明了,青春就是滿載著責任奔向遠方。
十八歲,我們莊嚴宣誓。
在高二(6)班陸旭嬌同學的帶領下,所有的同學都面向國旗高舉右拳,帶著滿腔熱血,喊出了自己的青春誓言,把整場氣氛推向了最高潮。同學們都會記住自己的誓言,記住自己的使命,砥礪前行,不負初心。
十八歲,有你們的陪伴真好。
接下來, 2012年全市高考文科狀元、現(xiàn)就讀于香港大學的潘明聰作為學長代表發(fā)言。他告訴同學們,對于考試、高考要放松心態(tài),人生就是不斷地面對審核和挑戰(zhàn),每一次的挑戰(zhàn),都是人生路上一個不大不小的節(jié)點。就算有失敗,路上有石頭,也只是人生的常態(tài),而不是人生的阻礙,所以不必沮喪,要學會讓自己在艱難的社會里,不那么艱難的生存。
而爸爸媽媽在和我們一起度過的成長時光里,也收藏了不少心里話。高二(2)班沈寒冰同學的媽媽作為家長代表講話。她說,孩子是媽媽的整個世界,因為孩子,讓父母的生命更有意義。不管走到哪里,父母都會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。她用兩副對聯(lián)對即將成人的大家表示了衷心的祝福。
最后,顧錫宏書記作為老師代表,對同學們表達了最殷切的希望,希望同學們能走向成熟、獨立。他說,成人禮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,是一個重要轉折點,只有懂得負責又能承擔責任的人,才能獲得尊重。為此,同學們要學會感恩,感謝父母、師長、同學和整個社會給予的真善美的滋養(yǎng);要有夢想,沒有夢想,精神就要缺鈣,夢想一定要在青年時成型,否則就要萎謝;要肩負責任,少年強則國強,總有一天,這個社會會屬于90后,到時候,大家希望把這個社會變成什么樣?現(xiàn)在,青春是用來奮斗的,將來,青春是用來回憶的,祝同學們的青春充滿充實、溫暖、無悔,祝18歲的天空越來越精彩。
十八歲,我們來了。
整臺儀式在詩朗誦中走向尾聲。伴隨著舞臺上時而鏗鏘有力、時而婉轉悠揚的詩句,同學們以排山倒海之勢,發(fā)出最年輕的吶喊:十八歲,我們來了!
青春不會寂寞,青春的舞臺永不落幕,滿懷著懵懂與憧憬,迎著旭日奏響青春的樂章,肩負起夢想與責任,向著明天邁出堅實的腳步,十八而至,青春飛揚!
葉潔/文
關閉窗口
打印文檔 |
主辦單位:常州市第一中學 蘇ICP備05086717號-1
地址:常州市椿桂坊蘇家弄55號(213003) 聯(lián)系電話:(0519)88121926 (周一到周五,8:00-11:00,13:30-17:30)
技術支持: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、常州萬兆網(wǎng)絡科技有限公司 訪問統(tǒng)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