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校90周年之際,常州一中有幸迎來了常州市副市長王成斌先生。筆挺西裝,紅色的領帶恰好配上我校90華誕的歡樂氣氛,顯得尤為融洽。
精彩紛呈的演出及各位領導致辭之后,我們有幸邀請到王市長進行采訪。
當被問到對于本次校慶活動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時,王市長回答道:“這次校慶活動按照一條清晰的主線進行。首先是針對一中旗幟鮮明的辦學理念‘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整個學校’進行了成果展示,這恰恰是從實踐出發(fā)詮釋辦學思想的最好途徑。第二模塊則是對于一中90年風雨之路的懷念,將一中文化積淀展示得淋漓盡致。第三模塊則是對未來展望。整個校慶活動層次分明而又生動。”
盡管他并非一中校友,但是“母校情結”可謂是教育能夠給人留下的最深刻情感,也是天下人所共有之情。在小記者的提問下,王市長回憶了曾經(jīng)高中的青蔥歲月,認為高中是讓人記憶最深刻的一段時期。老師的一句無心之言也許會深深鐫刻入學生的心靈,甚至作為以后人生中寶貴的財富。當他談起曾經(jīng)在南京大學擔任教授的時光,微笑浮上臉龐。他說:“當過去的學生有一天突然給我打電話,告訴我自己曾經(jīng)對他說的一句話他一直記到現(xiàn)在,我卻對那一句話一點印象都沒有了。但也正是這一點,讓我明白了一個老師、一所學校應該怎樣對待學生。對一個老師,也許是桃李滿天下,但是對于一個學生,你可能就是他的唯一。一中‘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整個學校’就是對這個道理的最好詮釋。”
90載輝煌過去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小記者作為常州一中新一代學子,在母校90周年校慶之際,也迫切地希望能為母校添磚加瓦。青春的血液在這盛大的一天涌動,仿佛是盧正衡老先生穿越時空的呼喚,激起了一中學子內心的激情。傳承一中精神,重擔在肩。
針對這一點,王市長對當代一中學生也提出了殷切希望:做順應時代的人,在競爭社會中迎接挑戰(zhàn),讓進取之心成為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。針對近幾年的“減負”口號,他還進一步進行了闡述:“我想,減負并不等于放松,有時候壓力也會轉化為動力,高考狀元表面的輕松與背后的心酸便是最好的例證。”
教育可以給學生帶來的究竟是什么?也許,一中給學子們帶來的從不僅僅是學識、技能,更是一種心理素質與人生理念。恰恰是這種精神素養(yǎng),滋養(yǎng)著學子的心靈,貫串一生。而這一點,恰恰與王成斌市長所講不謀而合。
蘭陵佳氣,鐘毓南城!感謝王市長對常州一中的支持,也祝母校九十華誕生日快樂!
高二(10) 張辰婧
從頭越,再輝煌
新的榮耀更需要我們當代一中學子去創(chuàng)造,而這個繁榮的時代也賦予了當代學子新的優(yōu)秀素養(yǎng)。
本校小記者也對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,并有幸采訪到了王成斌副市長。在采訪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,有一位可愛小男孩跑到他身邊想與他合影,他立刻微笑并主動配合,真是非常和藹可親!
當被問及對新生代學子的看法時,王副市長認為當代學子比之以往更加富有創(chuàng)造性,擁有多發(fā)面的才能,正如校慶典禮上,民樂團,健美操的水準之高,可見一中辦學理念中的“明顯特長”這一點也為他們提供了更高更好的平臺。
與此同時,小記者注意到他的演講中也多次提到了創(chuàng)新這個概念,而現(xiàn)在創(chuàng)新已經(jīng)被賦予了更多方面的含義。王市長這樣闡述它:“首先,學生們要擁有獨立思想,自主人格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批判性思維,正如胡適所說,‘要大膽假設。’其次為了驗證這個假設,則需要嚴肅認真的科學精神,也就是‘小心求證’。最后則要運用工程的做法將之實踐,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創(chuàng)新成果。”
正如王市長所言,這是一個需要創(chuàng)新的時代。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期,我們越來越渴求“中國創(chuàng)造”,而不僅僅是“中國制造”,這是時代賦予我們新生代的重任,也是對一中的更高要求。因而在此希望每一個一中學子能仰望星空,腳踏實地。祝愿母校的下一個十年更加燦爛輝煌。
高二(10)班 錢璟